目前,中国对冠心病的诊疗依据是由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该指南参考了欧美同类指南,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一定的调整。而在冠心病介入手术(支架)和搭桥手术领域,中国也已达到欧美水准。但欧美治疗冠心病的长期效果要好于中国,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就在预防和心脏康复上。
欧美心脏康复的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大量医学研究明确证实,通过心脏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
2017年6月3日,SMI瑞士领誉医疗促成[长城会]创始主席格尔马诺•迪夏希奥教授与胡大一教授再次跨国联手,筹备[世界心脏康复联盟]。
美国心脏病学会院士Dr.Fabio Bellotto M.D. FACC法比奥•贝洛托院士主管意大利科尔蒂纳知名的心脏康复转诊机构Codivilla-Putti中心,出任SMI瑞士领誉医疗心脏康复首席专家,与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三甲名院心脏康复团队共同促进心脏康复事业国际交流发展。
法比奥·贝洛托院士在意大利开展心脏康复实践
法比奥·贝洛托院士积极推动中国心脏康复事业发展
法比奥.贝洛托 院士点评:
亲爱的同事们,首先让我要赞扬你们对林先生的处理方式。处理这个病例看来十分不易,但由于有你们的协助和深厚的专业知识,目前正取得非常有利的结果。临床、仪器诊断以及治疗过程均非常完善。我有理由希望你们已经开展的康复疗程将能进一步改善林先生的状况
林先生这个病例是近期发生的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部分血运重建的冠脉三支病变,伴有室壁瘤发展运动诱发的无症状残余缺血。危险因素控制极好,显然在继续戒烟和戒酒,急性和急性后患者管理均很出色,目前的治疗非常好。
1.如何评估心室动脉瘤患者发生破裂和心脏康复运动的风险?
室壁瘤破裂的可能性虽然很遥远,但仍然存在。这往往是一些医疗专业人员对这些患者的运动禁忌表现出过度谨慎的原因。事实上 在急性事件发生几周后,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就不是禁忌。前提是只要康复运动保持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尤其是在运动高峰期控制收缩压不得超过120毫米汞柱以及不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更大的风险与室壁瘤腔内分层血栓栓塞的可能性有关。为了防止这种可能性,除了抗血小板或可能进行抗凝治疗外。确实有必要在开始运动之前通过超声检查排除血栓分层的存在。
2.微循环障碍与大血管闭塞引起的缺血性改变之间的心电图有什么不同?
排除急性心肌梗塞期间ST段抬高,典型的心外膜血管血流中断,包括器质性或功能性的,微循环缺血特有的心电图表现是没有的。即使就后者而言,疼痛的发作可能明显早于出现心电图改变。毫无疑问,无论是大血管缺血还是微血管缺血,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变之间都可能存在差异。我认为许多有器质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也有功能障碍。反过来,在大多数微血管心绞痛病例中,或多或少可以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3.心电图在运动高峰时的缺血期发生变化,因为没有症状吗?
如上所述,症状的阈值不一定与心电图上的缺血改变的阈值一致。一方面解释了“无症状”缺血,另一方面解释了“假阴性”运动测试的心绞痛。因此 谨慎行事永远不会过分。功能性冠状动脉检查如血流储备分数 (FFR) 和其他检查必需在所有的血管造影或CT扫描阴性结果的“可疑”病例中进行。尤其是针对胸痛绝对“典型”且反复出现的病例。
2、患者第一次运动未诱发心肌缺血改变,但是第二次心肺运动的时候出现了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主要考虑患者第一次运动量未达到缺血阈,第二次负荷较前增加,其缺血性表现主要考虑患者回旋支未开通所致,患者有缺血性表现确无相关症状,如果我们运动1月后未复查心肺运动,那么也不会知道他的缺血阈,那么让患者无监护及运动处方下运动,风险还是很高,所以还是建议患者运动后定期复查心肺功能,且运动处方强度不超过缺血阈。
王乐明教授点评:
1、这份资料有比较详细的各个方面的评估,包含心理、营养、戒烟、睡眠、运动五大处方,给与心肺运动指导以后,做出精确的运动处方,患者运动1月后从心脏结构功能及辅助检查及心肺运动实验数据表明患者心肺功能的储备能力明显提升,全方位心脏康复后对整个代谢功能及心功能恢复有很重要的意义,对基层医院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大面积心肌梗死后室壁运动反常运动,心肌梗死中心出现坏死区,其旁边是缺血区,80%缺血心肌在前2周毛细血管内皮增殖,进行重塑,第四周基本心肌重塑完成,所以建议2周之后开始心脏康复,减少心肌梗死周围存活心肌纤维化,减少室壁瘤破裂风险。
3、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患者没有症状,主要考虑侧支循环的建立满足了心肌细胞的血供,或者患者耐受疼痛程度比较强,所以出现无症状缺血,针对患者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心肺运动试验是非常必要,让我们知道患者缺血阈,保证我们处方制定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