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1772年,欧洲医生 William Heberden 对心绞痛的描述。
诺贝尔奖创始人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然而,100多年后,硝酸甘油才被用于治疗心绞痛,这还源自于诺贝尔奖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有关的故事——
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家炸药工厂接连发生工人在家猝死的怪事。硝酸甘油被列为了头号“嫌疑犯”。
不过,随后的系列调查不仅让硝酸甘油洗脱了嫌疑,反而使他变成了“良药”。
原来,这些工人早就患有冠心病,由于工作时吸入硝酸甘油尘粒,心脏冠状动脉扩张,增加了心肌供血供氧,于是病情稳定。而他们在家里休息时,由于没能及时吸入硝酸甘油,导致发病而死亡。
硝酸甘油的这个作用立刻引起医药专家的重视,在19世纪70年代,硝酸甘油从兵工厂走进了制药厂,直到今天,硝酸甘油仍是治疗冠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药物。
美国医生Levine等建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椅子疗法”,即在心肌梗死事件后第1天起,让患者下床坐在椅子上,每天坚持坐1~2小时。Levine认为这种“椅子疗法”可使静脉回流减少,从而减少每搏输出量及心脏做功。今天看来这一解释并不准确,用坐位的方法并不能减轻心脏做功量,但这种让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理念,标志着心脏康复概念雏形的初步形成。因此,现在通常认为Levine在临床实践中的变革,启动了心脏康复新纪元。
之后,心血管专科医生逐渐认识到,没有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对患者有明显获益,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早下床、早活动、早出院”的观点逐步被欧美医学界广泛认可,心脏康复开始真正起步发展。
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成立了心血管病康复专家委员会,并对心脏康复进行了定义:“心脏康复促使心血管疾病患者获得最佳的体力、精神及社会适应能力,并促使患者通过自已努力,能重新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并能自主生活”。
1993年,WHO完善了心脏康复的概念,新增了“心脏康复不能仅被看做是治疗的一个阶段,它必须与二级预防相结合”。
2004年,美国心血管与肺康复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AACVPR)出版的《美国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心脏康复的治疗方案已从最初仅关注心脏病患者体能恢复提高,扩展为包括运动疗法、营养和行为因素干预等多方面的综合服务。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经历了:从静到动,进而发展为与二级预防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关爱模式,已形成包括患者健康教育、药物优化治疗、心理干预、营养评估和干预、运动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显著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率和总死亡率,减少再住院率,改善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欧洲心脏病学学会(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等国际有影响力的学术机构,均将心脏康复列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I类推荐(证据等级A级),并纳入临床实践指南。
法比奥·贝洛托院士在意大利开展心脏康复实践
法比奥·贝洛托院士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团队推动心血管疾病多学科全程管理
法比奥·贝洛托院士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团队交流
法比奥·贝洛托院士与三甲名院名医团队定期开展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