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糖尿病在世界大肆流行,患病人数由2000年的1.5亿迅速增长至2017年的4.25亿,这个数字预计到2045年将达到6.29亿。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约为四百万,死亡原因主要是并发于2型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这为患者和社会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2019北大糖尿病论坛上,大庆研究的负责人李光伟教授,就大庆研究30年随访结果的重要意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李光伟教授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与心血管病诊治中心主任
·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
·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
· 国家药监局新药、进口药评审委员
大庆研究30年随访结果近期在《柳叶刀-糖尿病内分泌》杂志上发表,请问您觉得研究结果中最有意义的结论是什么?
李光伟教授:本次大庆30年的研究结果,印证了之前23年时的随访研究结果,证明了早期的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干预能够降低糖尿病的总体发病率、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率以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率。此外,我们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发现对早期生活方式的干预能够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如显著降低心梗、脑梗、心衰总体心血管事件发病风险(下降26%)及显著降低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在内的严重微血管后果的发生风险(降低35%)。这些发现为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的推广,遏制2型糖尿病的全球流行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糖尿病的危害除了增加患者死亡率,更受关注的是其并发症(例如脑梗、失明)导致的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工作能力下降以及长期的医疗费用,因此早期的预防非常重要。其他相关研究,没有将早期生活方式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作为研究重点。大庆研究时间跨度大,虽然在23年节点的时候没有观察得出这个结果,但是在30年的时候我们等到了这个结果。
在干预措施中,饮食和运动干预对体重的降低作用并不大,因为这些人群中BMI水平并不太高,那您觉得干预措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起到预防糖尿病的作用的呢?
李光伟教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西方国家,肥胖人群居多,所以国外的研究均要求参与者降低体重,因此得到的研究结果认为,减肥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我们的研究中,只有约一半的参与者体质指数(BMI)超过25kg/m^2,而只有BMI>25 kg/m^2的参与者才被要求降低体重。研究发现,在BMI<25 kg/m^2的人群中进行早期的生活方式干预同样可以改善糖尿病结局。这表明,大庆研究中有效的干预措施主要是饮食结构变化和体育运动,而非体重下降。
从公共卫生预防角度来说,您觉得最值得推广,或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是什么?
李光伟教授: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不是药物,应是对生活方式的干预,并且生活方式干预成本小,获益高,从公共卫生预防的角度来说,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及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将有助于遏制全球糖尿病流行及不良结果的发生。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有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适量的体育运动等。大庆研究中涉及的是中国人群,在如此有力的证据基础上,如果有政府的号召,相应的资金作支持,扩大宣传力度,构建预防体系,势必对于中国糖尿病的整体预防有重大意义,我国应该在糖尿病的早期干预方面给全世界做个良好的榜样。
(本文来源:医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