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建华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长期以来,胰岛素以卓越的降糖疗效,在各种降糖药物中稳坐头把交椅。然而在实际临床中,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不足1/3,许多患者一提到打胰岛素心里就打退堂鼓。究其原因,除了认识观念上的问题,更多的是出于对注射胰岛素的恐惧和误解。下面,我们就来科普一下胰岛素注射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对策,以期扫除患者对注射胰岛素的恐惧和抵触。
第一道坎:注射疼痛
许多病人害怕扎针疼,一看到针头,心里就犯怵。事实上,如今注射胰岛素用的都是专用注射笔,与之配套的针头也非常纤细,注射时几乎感觉不到疼痛,因此,大可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当然,如果一次性针头重复使用,针
尖出现毛刺、弯曲和倒钩,则可能会引起注射部位疼痛。
处理对策
选择短且纤细的针头,尽量减少针头的重复使用,避免在皮肤有硬结的部位注射。
第二道坎:低血糖
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副作用。轻者会引起心慌、出汗、头晕、手抖、瘫软无力;重者会导致意识恍惚、精神反常、行为怪异、昏迷乃至死亡。其发生与胰岛素用量过大、注射后没及时进餐或吃得太少、运动量增加但没及时加餐等因素有关。
处理对策
■ 充分协调好饮食、运动与用药三者的关系,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餐,不随意增大用药剂量;■ 要学会识别和处理低血糖,低血糖一旦发生,应立即补充含糖食物或饮料,重者应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平时身边要常备一些含糖小食品或饮料,以备不时之需。
第三道坎:体重增加
一些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后体重会有轻度增加,对此,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对血糖的吸收和利用,减少尿糖流失,并使多余的糖转化为糖原或脂肪储存起来,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体重增加,但同时也说明临床治疗有效。
处理对策
■ 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极配合制饮食及运动治疗;
■ 采取联合用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可以降低体重,将胰岛素与这些药物联用,不仅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可抵消后者引起的体重增加;
■ 尽量选择对体重影响小的胰岛素,如地特胰岛素(诺和平)等。
做好上述几点,完全可以避免体重增加。
第四道坎:胰岛素过敏
胰岛素过敏临床上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的皮肤瘙痒、红斑、皮疹及皮下硬结等等,这种情况多发生于使用动物胰岛素的患者,可能与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存在结构差异以及制剂纯度不高有关。由于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与内源性人胰岛素的化学结构完全一样,且杂质蛋白含量极低,故几乎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处理对策
■ 改用高纯度的人胰岛素或人胰岛素类似物;
■ 经常变换注射部位;
■ 酌情使用抗过敏药。
第五道坎:皮肤感染
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起“红点”或有红肿。糖尿病患者皮肤出现感染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糖尿病患者组织含糖量高,这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温床”;其次,注射部位皮肤消毒不严格;第三,重复使用一次性针头及(或)
使用过期变质的胰岛素等;此外,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和恢复能力都较差,使得感染容易进一步扩散。
处理对策
注射前洗手,彻底消毒注射部位皮肤,注意注射过程的无菌操作,尽量做到针头一次一换。
第六道坎: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缩
部分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会出现注射部位的皮肤隆起或凹陷,即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缩,相比而言,皮下脂肪增生比萎缩更多见。
无论是增生还是萎缩均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进而导致血糖波动。一般认为,这两种情况多是由于长期固定在同一部位注射以及使用非纯化胰岛素所致。
处理对策
■ 尽量选择高纯度的胰岛素;
■ 注意经常轮换注射部位,除了腹部,其它可供注射的部位还有还有上臂外侧、大腿外侧等。
第七道坎:皮肤出血或淤青
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针头损伤到皮下毛细血管所致。
处理对策
针头越细,发生出血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建议糖友尽量选择更短更细的针头。注射后按压注射部位5~10 秒钟,可预防出血。
第八道坎:视物模糊
这种情况多出现于开始胰岛素治疗后不久。其原因是由于血糖迅速下降,影响眼晶状体及玻璃体的渗透压,晶状体内水分溢出导致屈光度下降,引起远视及视物模糊。
处理对策
通常无需处理,2~4周即可自行恢复。避免降糖速度过快可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第九道坎:胰岛素性水肿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胰岛素治疗的初期,主要表现为颜面部及下肢水肿。其原因可能与胰岛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导致水钠潴留所致。这种由胰岛素引起的水肿是暂时性的,大多并不严重,通常会在一两周内逐渐自行消退。
处理对策
■ 低盐饮食,多可自行消退。
■ 个别水肿严重的患者可酌情口服利尿剂或停胰岛素,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第十道坎:胰岛素性神经痛
这种情况临床比较少见,可以表现为肢端和(或)胸腹壁疼痛,症状出现相对较快,多发生于应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治疗血糖得以控制后2~4周内,一般认为与应用胰岛素后血糖降得太快有关。血糖平稳后,可逐渐自行缓解。
处理对策
在降低血糖时,需根据病情,掌握适当的速度降血糖,尽量避免快速血糖控制引发急性痛性神经病变。
对你有帮助吗?快转给更多需要的人看吧!